机器人进家新路径:家电机器人化,将突破智能音箱短板
近期,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2025)闭幕。
“AI(人工智能)”与“智能”已成为各大家电品牌展位与新品介绍的绝对关键词。从智能清洁到厨电互联,从语音助手到自适应环境感知,几乎每一款高端家电都在强调自身的AI能力。
更为关键的是,大模型驱动下的新一轮AI技术浪潮,使得AI正在从单个设备的功能增强,走向家庭整体的中枢调度。即AI开始将原本孤立的各种家电或者其他产品,连接成一套协同工作的系统。
家电已从“机械工具”,开始蜕变为“智慧管家”,不仅仅听从房主的命令,而且能够主动服务家庭成员。
“刃辛机器人”曾预言,人形机器人进家,某种程度上会在这些AI赋能的家电,如具身智能扫地机器人身上得以实现。目前看来,这一预言得到了证实。
而自媒体“正解局”认为,未来,家电与机器人的界限将消失。
已走向衰落的智能音箱所宣传的那一幕幕场景,目前正通过“家电机器人化”得以快速实现。
01 AI家电VS智能音箱
AI(包括EAI,即具身智能)在家电行业的应用,很早已经开始了。
此前,AI的赋能,能够让家电的性能提升,甚至使家电拥有“察言观色”的能力,譬如对周围空间环境自动感知,提供更加智能、贴心的服务。
AI家电更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为能简化家务流程,提高生活效率。
譬如,扫地机器人、智能洗衣机、智能厨电等让年轻人从“手工作业”变为“自动化作业”。在家彻底解放双手,实现真正的“无人家务”,将时间留给自己。
AI家电还能够提供个性化体验,带来情绪价值。
对于家电企业来说,AI的赋能,使得AI家电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在生产层面,应用AI技术能实现降本增效。
家电企业通过过智能化决策、自动化执行与数据驱动优化,AI技术从设计、生产再到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维度,助力企业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提升良品率,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而这,“刃辛机器人”不得不提此前较为火爆的智能音箱了。
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生态的重要入口,通过内置语音助手(如小爱同学、天猫精灵)实现音乐播放、天气查询、日程管理等功能,更关键的是,能够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灯光、空调等)。部分带屏型号还支持视频通话和儿童教育内容。
2014年亚马逊Echo首次引入语音交互,2015年国内厂商(如京东叮咚)跟进,推动智能音箱成为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当时,互联网巨头都认为,智能音箱是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后可能带来新变革的下一代智能硬件。
那时的媒体天天畅想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生态中枢的美好愿景:以智能音箱为入口,互联互通,家庭生活走向智能化。
谷歌、苹果、小米、百度、阿里、华为等巨头争相发布产品,迅速带火市场。
2016-2019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货量从600万台增至1.47亿台,中国家庭普及率快速提升。
但是,从2021年起,中国销量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市场规模不足2021年一半。
销量下滑的原因在于技术瓶颈,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能力有限,长句识别和语义理解不足,用户体验差,甚至被贬为“智障”,如今短视频平台还流传着不少“智障”视频节目。
目前,智能音箱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地位,似乎正在被AI赋能的家电所取代。
02 关键在于AI大模型
AI家电会不会也变成“智障”,成为第二个智能音箱?
答案是不会,这得益于AI大模型的出现与普及。
AI大模型的接入,让AI家电能够理解复杂的语音指令,语音交互更加人性化。AI视觉技术与感知决策、大模型深度融合与场景融合是家电智能化的核心“助推器”,使得家电主动实现与人的交互,为用户带来个性化的体验。
36氪研究院、海尔智家、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AI家电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AI大模型、多模态感知和开放生态的协同,正在推动家电从“被动响应”跨越至“主动服务”。
曾经需要人类反复操作的家电繁琐流程,如今被AI转化为无感化的智能体验。AI大模型正让家电从“机械工具”蜕变为“智慧管家”。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务委员、智能算法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世光表示,智能家电的协作壁垒正在被打破,就像互联网通过TCP/IP统一语言,未来家电将像“微信好友”一样无缝拉群协作。
AI家电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有着多面表现,它如同一把万能钥匙,能精准打开生活中各个场景的便捷之门,极大提升生活的舒适度与幸福感。
AI家电,无疑是家电行业未来的趋势。
9月2日至3日,在国泰海通证券第15届消费品年会上,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家电首席分析师蔡雯娟表示,AI+机器人正在对家电产品形态发生创造性的迭代,AI+机器人的赋能能够让家电从之前仅仅联网的时代跨越到智能交互的时代。
总之,随着AI技术、AI大数据模型的迅猛发展,家电行业正迎来了一场智能革命。家电产品纷纷拥抱智能AI,推出基于AI大模型数据的智能化系统,推动家电产品智能化的进程。
近年来,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7938亿元。
03 救家电行业、推EAI
君不见,目前我国传统家电行业正处于整体衰落的形势下。
2025年上半年,尽管有国家补贴政策刺激,主要家电企业的半年报仍不理想。
据统计,101家A股家电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670.56亿元,同比增长8.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84亿元,同比增长12.85%。而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的“以旧换新”政策的驱动。
从家电的整个市场消费增长态势来看,情况更糟。
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非3C家电市场零售额为4537亿元,同比增长9.2%;但预计2025年全年零售额同比增速将放缓至2.4%,第四季度甚至可能出现8.6%的同比下降。
AVC此前也曾预测,受多重因素影响,2025年全年家电零售额增速或将收窄至0.2%,第三、第四季度预计将连续下滑。
而原因在于“以旧换新”补贴带来的换新驱动提前释放,难以驱动新的购买需求,而且多地“国补”补贴资金已耗尽,过度依赖补贴带来的增长逐渐回归低迷。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家电行业已逐步从增量竞争转入存量时代,寻找新增长引擎已成为企业共同的核心议题。
而AI家电,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
《2025年中国AI家电行业发展白皮书》预测,未来AI家电将呈现家庭机器人普及的趋势。
目前不少家电都进军人形机器人、EAI(具身智能)行业。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家电巨头、库卡机器人母公司美的集团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标志其向“具身智能”,包括机器人+AI+物理世界执行能力,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老板电器为深化AI商业化落地并拓展技术边界,不久前其进一步成立了杭州人工智能研究院……
目前的数据显示,普通家电变身AI家电,仅需要投入千元左右加装具身智能设备即可,未来随着规模化与科技进步,这一投入成本将大大减少。
从某方面说,家电机器人化,将是未来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径,将大大加快家电进家庭的速度。
这是因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最大短板在于商业化落地场景不明。而家电机器人化,即使所有的家电都转变成家庭机器人,为机器人落地家庭场景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刃辛机器人”认为,具身智能业者与其绑定人形机器人,不如用具身智能升级已商业化落地的产品,譬如早已深入千家万户的家电产品,进行家电机器人化的改进。
譬如,具身智能在家庭场景下的商业化落地,已在具身智能扫地机器人身上得以实现。
据《科创板日报》,丁科技创始人、家电行业观察家丁少将表示,“家庭清洁任务的重复性强、空间结构相对标准,是具身智能最容易落地的场景之一。”
热门推荐
更多案例-
2025-09-17
人形机器人爆单背后:一场价值亿万的“狼人杀”?
一批批天价订单纷至沓来,一台台人形机器人走下产线。这场突如其来的“爆单”狂欢,究竟是人形机器人···
-
2025-09-17
机器人进家新路径:家电机器人化,将突破智能音箱短板
近期,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2025)闭幕。此次盛会吸引了全球超过1700家家电及消费电子厂商。中国厂···
-
2025-09-16
人形机器人将失败,这个AI小东西却卖爆!背后居然还藏着巨大市场!
就在人形机器人宣传如火如荼却又似乎难以落地的时候,一批看似简单的AI毛绒机器人已经悄然打开了市场。这背后···
-
2025-09-16
哇塞!我在长沙被机器人人人人人包围了!
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今日开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机器人体验中心”正在上演一场现实版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