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I玩具机器人、儿童益智玩具等最新动态

阿里巴巴宣布入局机器人赛道,并加入全球实体AI竞赛

日期:2025-10-09 作者:AI玩具汇
机器人开放社区获悉,10月8日,阿里巴巴高管林俊旸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阿里巴巴宣布入局机器人赛道,已成立“机器人和具身AI小组”,加入全球实体AI的竞赛。


 
林俊旸的帖文时透露,该团队隶属于负责开发旗舰AI基础模型的通义千问。该团人的负责人为目前担任通义千问的技术负责人。
公开信息显示 ,林俊旸为通义千问的技术负责人,也是在阿里体系打破晋升最快的高层纪录的高管。

林俊旸表示,多模态模型正被转化为能够执行长时序推理任务的基础智能体,这些应用“理应从虚拟世界迈向现实世界!”

林俊旸毕业于北京大学,阿里巴巴达摩院高级算法专家,阿里通义千问系列大模型技术负责人;主导开发了全球领先的开源大模型。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表示学习,研究兴趣集中于大规模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曾在多个顶级会议发表多篇论文,总学术热度超3000。他曾负责打造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通用统一多模态预训练模型OFA,中文预训练模型Chinese CLIP等,推动大模型开源开放及落地应用。

公开信息显示 ,林俊旸对通义千问的技术贡献突出,如他主导开发Qwen3.0等模型性能超越Llama2-70B、首创多模态Agent框架,增强视觉/语音理解能力、推动构建中文社区最大开源模型生态体系等。
截止发稿前,机器人开放社区向阿里巴巴了解“机器人和具身AI小组”的最新细节和方向,目前还未得到回复。

其实,这一切早有预兆。

前段时间,自变量机器人完成近 10 亿元 A + 轮融资,阿里云是其背后的领投方之一,这也是阿里云首次领投具身智能企业。

在之后的云栖大会上,我们也看到了阿里在具身智能方向的一系列动作。

首先,在模型方面,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事业部具身智能负责人高飞提到,在他走访的 30 多家具身智能公司中,绝大多数都在用 Qwen-VL 做后训练,因为 Qwen 系列模型在空间理解、路径规划、长上下文记忆方面的长板可以帮具身智能公司解决很多核心痛点。可见,Qwen 系列模型不只在 AI 领域站稳了脚跟,也正在成为具身智能领域颇受欢迎的基座模型。在这样的需求下,Qwen 没有理由不为具身智能做专门优化。

所以我们看到,在云栖大会上,新发布的 Qwen3-VL 针对细粒度视觉理解、视频时序理解、3D 感知与规划以及带图推理和视觉交互能力进行了优化,为具身智能落地提供了更强的基础模型支撑。

这次成立具身智能团队,意味着 Qwen 有意让自家模型正式走入物理世界。这不仅能检验模型在真实场景中的理解、规划与执行能力,也能反向促进模型能力的演化。在物理世界中,模型必须面对复杂的反馈、噪声与不确定性,这将迫使其在感知融合、因果推理和长程记忆等方面不断进化。更重要的是,具身化还为 Qwen 带来新的数据与应用空间,让模型从文字世界延展到机器人、自动化、交互式设备等更广阔的落地场景。

这一动作也与阿里云的整体布局相呼应。前段时间,阿里云曾表示,基于之前在 AI 大模型、智驾方面积累的能力和经验,他们已经为深度支持具身智能行业做好了准备。在此过程中,他们会与众多具身智能公司展开合作,成立具身智能团队有利于加强他们自身对行业的理解。

阿里云的具身智能布局,正值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机器人领域之际。风险投资正持续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市场普遍认为,生成式 AI 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从根本上改变人机交互方式。阿里的入局,为这一激烈竞争的赛道增添了新的变量。

在今年 6 月的英伟达股东大会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英伟达的两大核心技术机遇,有望为公司带来「数十万亿美元」的长期增长潜力。

黄仁勋当时指出,自动驾驶将成为机器人技术的首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场景,英伟达计划通过其技术,为数十亿台机器人、数亿辆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数十万座机器人工厂提供算力支撑。

本周三,软银集团宣布将以 54 亿美元现金收购 ABB 的机器人业务,这被视为其在「物理 AI」领域的一次重大战略布局。

软银董事长孙正义表示,此次收购旨在「将人工超级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打造软银的「下一个前沿」。

花旗集团预计,到 2050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7 万亿美元。凭借巨大的市场潜力,该领域正吸引包括政府基金在内的大量资本加速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