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竞逐AI机器人产业新赛道
9月5日,南海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举行,现场开展了南海区机器人产业营商环境推介、智能机器人训练基地授牌、科创园进驻企业签约等活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上下游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此次推进会既是南海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的关键行动,更是一场汇聚各方智慧、凝聚产业合力的行业盛会,为南海AI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南海一定能让AI机器人万事胜意!”推进会上,南海区区长王勇以“六个万”勾勒出南海支撑AI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第一,南海可为机器人产业找到万家企业伙伴,具备内在稳定性;第二,南海能找到万名机器人工程师,具备长期成长性;第三,南海有万亩工业土地供机器人产业发展,具备资源有效性;第四,南海可以提供万台机器人的订单,具有市场通达性;第四,南海有1万亿的存款余额,具有投资的持续开放性;第六,南海提供万象更新配套,具有服务优越性。
在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合影。
8月2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佛山举行,《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重磅发布,释放了佛山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强烈信号。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既是技术革命的前沿,更是佛山制造业迈向高端实现转型的核心引擎。”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韦广生表示,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紧迫感布局该产业,计划投入不少于5亿元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并设立35亿元智能机器人产业方向子基金,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致力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育成创新应用中心。
佛山大学校长徐向民带来《“AI+行动”与佛山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分享。
“人工智能既是催化剂,也是助推器。”佛山大学校长徐向民带来了《“AI+行动”与佛山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分享。他表示,实地调研显示,85.7%的企业迫切希望借助AI提升产品竞争力。佛山传统制造业比重大,迫切需要转型,智能家居空间有望成为南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下一个突破口。
如何让AI更好赋能南海产业发展?徐向民表示,着眼于南海产业实际,要推动人工智能与泛家居、机器人、先进制造等行业广泛融合:上游,要通过打造产业协同赋能平台,利用AI赋能产业链降本增效;中游,聚焦数字人视频/直播,通过泛家居数字经济新模式刺激消费;下游,要聚焦家居、家电、机器人、主动健康等领域,打造AI赋能泛家居应用典范。
南海锚定新目标:
剑指打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集成创新先行区
目前,南海区机器人领域企业已超100家,其中本体制造、零部件及系统集成企业50多家,44家专精特新企业,产业总产值达80多亿元,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主、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协同发展的格局。
根据南海区机器人产业基础和禀赋,南海将以构建自主可控国产化机器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工作主线,通过“双招双引”,聚焦集成应用创新和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打造佛山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培育高地。
在发展目标上,南海将分阶段推进:到2026年,机器人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亿元,机器人产业生态基本建立、产业链基本成型;到2030年,全区机器人产业收入突破35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为保障目标实现,南海还将针对人工智能 “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产业培育、市场应用” 四大关键环节,与市级政策联动错位扶持,推出9大专项扶持措施,构建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扶持矩阵。
作为广东机器人 “七剑客” 之一,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之一。2022年起,华数机器人投资5亿元建设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联合战略协同单位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在南海形成了 “研发—中试—批量生产—市场化” 的完整产业链条。
“华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每年保持不低于10%的研发投入。”华数机器人常务副总经理杨林介绍,该企业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达到95%。
参观华数机器人工厂。
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是南海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现场举行了南海区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授牌仪式。机器人技术的升级离不开大量数据的积累与迭代,而训练场的核心价值正在于通过模拟真实应用场景,帮助企业大幅降低研发试错成本、加速技术落地进程。
华数机器人车间。
“我们提出了工业具身框架模型,并参与多个具身智能训练场设计与建设。”周星表示,将立足南海制造重镇的优势,垂直深耕场景,构建集研发、训练、测试、产教于一体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主训练场。
为推动训练场建设,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与佛山大学正式达成合作,将携手共建智能机器人训练场,进一步整合产学研资源。
授牌仪式。
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的吸引力持续提升。目前,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已入驻机器人上下游企业累计13家,涉及核心零配件、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活动现场,中科森奥(广东)机器人有限公司、精航 (佛山)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世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奥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式签约入驻,进一步丰富园区产业业态。
周星表示,希望未来三年园区要实现“2222”战略目标,包括年产值20亿元,入驻高新技术企业20家,机器人年销售达到2万台,年培训人才2万人。
六“万”优势
构筑南海机器人“顺意”沃土
围绕AI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南海已构建起六个“万”优势,为该产业在南海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王勇对“六万”优势进行了阐释:
一是南海能为机器人产业找到万家企业伙伴,具备内在稳定性。后疫情时代与中美贸易博弈背景下,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南海虽无 “航空母舰级” 龙头企业,却依托超万亿的工业总产值,构建起坚实的产业集群生态。据统计,南海现有5.12万家企业与机器人产业存在紧密关联,覆盖机械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产性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庞大的产业基数意味着,至少有1万家企业可成为AI机器人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从核心零部件到集成应用的全链条配套支持。
二是南海能找到万名机器人工程师,具备长期成长性。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南海拥有33个创新平台,其中有许多与机器人相关的项目。南海还有782个省工程中心,也有许多与机器人相关的项目。同时,依托区域内8所高校、7.4万名在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基础,已经培养了上万名与机器人相关的工程师。南海拥有科研平台、人才团队以及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联合体,南海正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具有有长期成长性。
三是南海有万亩工业土地供机器人产业发展,具备资源有效性。从园区载体而言,南海有大量产业空间,已经连续三年供应工业用地超过6000亩。南海可以拿出上百万方的园区载体供企业发展。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作为典型代表,已形成多元人才集聚效应,成为各类创新要素碰撞融合的“产业生态圈”,具备资源有效性。
四是南海可提供万台机器人的订单,具备市场通达性。从营销而言,南海立足本地产业优势与民生需求,可为AI机器人产业提供多元化市场空间。佛山的泛家居产业是国家级产业集群,同时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下一步南海将把AI机器人产业率先应用纳入政府工作重点,通过政策引导与订单支持,持续释放应用场景需求。
五是南海有1万亿存款余额,具备持续开放性。作为广东金融高新区所在地,南海目前存款余额已超1万亿元,同时集聚各类基金超1800家。在此基础上,佛山市已设立新动能基金,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支持方向;南海区属国资也同步成立投资基金,专门对机器人领域优质项目给予资金倾斜。持续开放是南海最值得信任的地方,南海注重“资本与项目的精准对接”,通过持续开放的资本市场,保障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六是南海提供万象更新配套,具备服务优越性。在配套上,南海将以“动态调整、精准服务”为原则,围绕AI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配套服务,为企业营造 “省心、舒心、安心” 的发展氛围。
“通过万家企业伙伴、万名工程师、万台需求、万亩土地、万亿存款余额和万象更新配套,我们一定能让 AI 机器人在南海万事胜意。” 王勇说。
热门推荐
更多案例-
2025-09-09
风口上的智能机器人未来10年将加速“下基层”
今年夏天,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运动员。来自16个国家的500余台机器人参加了···
-
2025-09-09
南海竞逐AI机器人产业新赛道
9月5日,南海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举行,现场开展了南海区机器人产业···
-
2025-09-09
12秒完成采摘,AI采摘机器人即将亮相成都农博会!
晨雾尚未消散,成都温江区农高创新中心内,一台形似星际探测器的白色机器人正沿着轨道匀速滑行,它的头部镶嵌着高···
-
2025-09-07
“AI 驱动增长,机器人破局增效” 学术报告会圆满举行
近日,由派宝机器人主办的 “AI 驱动增长,机器人破局增效” 学术报告会在派宝机器人总部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