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怎么从“能用”、“好用”到“更多人用”?

当 “具身智能” 成为行业热词,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命题已从 “技术突破” 转向 “市场适配”。近日,AI Reinvent 线上对谈邀请酷库机器人创始人 & CTO 李雍丞与 AI 异类弗兰克,围绕机器人产品落地与市场化路径展开深度对话,拆解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关键挑战与破局策略。
一、原型到市场:技术成熟度与成本可控性是核心卡点
机器人从 “能跑” 到 “好用” 的跨越,需突破双重现实考验。
技术集成与成本平衡的博弈
李雍丞指出,商用机器人是 “工业 4.0 的微缩系统”,传感器、视觉、机械结构与算法的高度集成对技术成熟度要求极高。早期创业公司常面临 “无经验可借鉴” 的困境,技术逐步成熟后又陷入 “成本居高不下” 的难题。“国内产业链爆发后,技术稳定性与成本可控性才逐步平衡,目前酷酷成本已达目标的 70%,批量化生产将进一步拉低成本。”
从 “演示级” 到 “实用级” 的差距
弗兰克以 “短跑与长跑” 比喻技术现状:展会中机器人的高难度动作(翻跟头、跑步)是 “短期爆发力展示”,但核心瓶颈在 “长期稳定性”。“关节重复动作 50-100 次后,散热、耗电与控制难度会几何级上升,故障率显著增加。实验室稳定不等于真实场景可靠,这是市场化的核心障碍。”
二、用户不买单的底层逻辑:体验优先于参数,刚需胜于炫技
用户对机器人的接受度,本质取决于 “是否解决真问题”,而非技术参数。
B 端:效率与稳定性是硬指标
李雍丞强调,B 端客户(连锁品牌、企业食堂等)更关注 “运营价值”:“他们不在乎传感器型号,只关心设备每天能否稳定出杯数百次、C 端用户是否买单。机场场景需‘快速高效’,乐园场景需‘互动趣味’,脱离场景的技术参数毫无意义。”
C 端:刚需明确性决定市场接受度
弗兰克观察到,C 端市场的关键是 “痛点匹配”:“仿真机器狗以‘陪伴’为核心,几百元单价即可形成稳定销量;但 10 万元人形机器人若仅能‘翻跟头’,用户会因‘用途模糊’而拒绝。家庭场景需先聚焦家政、教育等刚需,而非全能炫技。”
三、场景差异:工业重效率,服务重温度
工业与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化逻辑截然不同,核心差异在 “场景复杂度”。
工业规模化快,服务落地慢
弗兰克分析:工业机器人聚焦标准化场景(仓储、流水线),环境固定、需求明确,易快速规模化;服务机器人面临 “千人千面” 的动态场景(家庭布局、用户习惯差异),需更高灵活性,因此落地周期更长。
服务机器人的 “温度” 必修课
李雍丞指出,服务机器人需超越 “工具属性”:“工业机器人达标即可,服务机器人要让用户觉得‘有温度’。酷库通过语音交互、数字人形象、复刻人工流程等细节,降低用户心理距离,这是服务场景的核心竞争力。”
四、细节决定生死:硬件、运维与安全的隐性门槛
机器人市场化的失败,多栽在不起眼的细节上。
商用机器人的 “全链条考验”
李雍丞细数实战教训:硬件成本不下降则无法规模化;设备数量激增后,远程运维系统(故障预警、余料监控)必须跟上;食品类机器人还需解决 “多形态物料储存”“食品安全监控” 等细分问题。“商用机器人是‘硬件 + 系统 + 运营’的综合战,甚至要帮客户做线上营销(电子券、批量促销)才能持续。”
用户信任的 “隐性杀手”
弗兰克补充:“一次故障就可能失去用户信任 —— 扫地机器人卡角落、摄像头隐私泄露,都会导致‘用一次即弃’。科沃斯等品牌的成功,正在于避障精度、清洁效率等细节的持续优化。”
五、破局与扩张:小公司的差异化路径与规模化密码
面对同质化竞争,小公司需聚焦细分赛道;单一场景跑通后,需通过 “横向复制 + 纵向深耕” 扩张。
小公司突围:细分深耕 + 技术闭环
李雍丞的策略是 “细分赛道做透”:酷酷聚焦智能饮品领域,以 “全自动洗杯系统” 形成功能差异;同时构建 “前中后服务闭环”,从场景规划到运维调整全程陪跑客户。“技术研发是核心,算法、机械、软硬件团队的协同,才能快速响应需求。”
弗兰克建议 “价值链切割”:“餐饮场景可拆解为制作、出餐、运营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可做机器人切入;设计上结合 IP 或创新外观,避免‘千机一面’。”
多场景扩张:需求复用与链条延伸
酷库已覆盖机场、乐园、企业等场景,核心逻辑是 “咖啡需求共性 + 场景个性适配”。李雍丞解释:“硬件与系统可复用,仅需根据场景调优体验(乐园重互动,机场重效率)。”
弗兰克补充两种扩张模式:横向从咖啡延伸至奶茶、调酒等关联场景,复用客户资源;纵向从单一环节拓展至全链条(如实验室机器人从‘操作’到‘数据采集 + 分析’)。
六、核心结论:市场化关键词与未来机会
三大核心关键词
-
李雍丞:需求(解决真痛点)、成本(用户用得起)、温度(持续响应需求) -
弗兰克:好用(效率提升)、好玩(情绪价值)、好看(设计差异化)
两位嘉宾一致认为,服务类机器人(饮品、餐饮、教育陪伴)将率先规模化盈利。李雍丞强调:“贴近生活的细分场景需求明确,比通用具身智能更易落地;工业机器人则以‘升级换代’为主。”
热门推荐
更多案例-
2025-08-19
德明科技亮相峰会现场,萌萌机器人倍受关注
在科技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创新与突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而就在刚刚落幕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德明科技···
-
2025-08-19
机器人怎么从“能用”、“好用”到“更多人用”?
当 “具身智能” 成为行业热词,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命题已从 “技术突破” 转向 “市···
-
2025-08-19
苹果AI桌面机器人曝光!AI革命已启动,如何看懂未来?
最近,来自产业链多方的消息表明,苹果很可能正在积极布局智能家居领域。据知情人透露,苹果正在开发一个内部代号···
-
2025-08-18
AI玩具市场爆发 语音交互成主要突破口
在AI大模型飞速发展的当下,AI玩具正以破竹之势席卷全球玩具市场,成为行业创新的新焦点。大量AI玩具产品在2024···